“将糙米倒入锅中,小火干炒,用锅铲不停的翻炒……”8月1日,宁化县客家小吃第169期免费培训班培训现场,“闽菜大师”邱德雄正在指导学员制作客家米茶,不时操勺示范。 本期培训学时一个月,7月18日正式开班,将于8月17日结束,参训学员72名,其中贫困户9名,培训内容主要为勺子粉、烧卖、擂茶、生鱼片等10余个小吃的制作理论和现场操作技术。期间,还有创业指导、服务礼仪讲座等,为学员创业提供更丰富的知识。经考核合格后,学员将获得由国家人社部门颁发的中式烹饪中级职业资格等级证书。 贫困学员张春莲平时不善厨艺,也没做过米茶,但在老师的指导下很快学会了制作技术。“没想到小吃里也有大学问,我学成后打算与人合伙开家小吃店。”张春莲舀起热腾腾的米茶,感慨道,人到中年,创业不容易,今后要多学点烹饪技术,争取在家门口就业脱贫。 宁化客家小吃品种多达300余种,其中61种获评“福建名小吃”、15种获评“中华名小吃”,客家小吃因就地取材、手工制作、风味独特,越来越受消费者青睐。小吃产业具有门槛低、投入小、见效快的特点,有利于贫困户脱贫致富。
![]()
宁化客家小吃培训中心现为三明市扶贫开发协会扶贫培训点、县精准扶贫培训基地、县总工会职工技能培训基地。2012年以来,宁化客家小吃培训中心先后共举办培训班169期,培训学员9500多名,其中贫困学员826名。贫困户学员通过独自经营或与人合伙等形式,目前已开小吃店192家,1700多名贫困人口走上小吃脱贫路,遍及全国16省38个县(市、区),逐渐走向产业化发展。
为发展宁化客家小吃产业,帮助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宁化县于2013年成立了三明市扶贫开发协会培训点和县精准扶贫培训基地,并制定实施了客家小吃产业精准扶贫计划。参加培训的贫困户可享受免费培训、优先推介就业、优先安排贷款等政策。
宁化优先安排贫困户参加免费培训,为开小吃店的贫困户提供两年期5万元至8万元的贴息贷款,对开业满一年的再补助1.3万元。从去年开始,小吃店接收在册贫困户就业满一年的,县政府补助贫困户1000元、奖励店主1000元。对贫困户比较集中的村庄,宁化采取送教下乡的方式,目前已培训30期500多名贫困学员。宁化还对特殊困难群体进行专期培训,现已培训困难群众78名、残疾人106名、库区移民57名。
宁化水茜镇下洋村贫困户邱平珠曾辗转打拼多年,都不如意。2013年2月,她在厦门湖里区兴隆路开了家客家小吃店,以经营兜汤、烧麦、勺子粉为主,兼营盒饭和套餐,年收入30多万元,当年就成功脱贫。五年来,她优先雇请两名家乡的贫困户进店帮忙,帮助他们脱贫致富。
![]()
“小平泡猪腰”是宁化最负盛名的泡猪腰店,张仁华夫妇不仅自己成功脱贫,还优先聘请了5名贫困妇女进店帮忙,每月发给她们2000多元工资,极大地解决了她们的生活困难。张仁华先后手把手教出过16名徒弟,其中大部分是贫困户,他们学成后全外出从事小吃经营,主打泡猪腰,生意很不错,现已成功脱贫。不少人慕名前往店里取经,张仁华都毫无保留地教他们,他的店目前还是宁化客家小吃培训的实践基地,每个月都要接待大量客家小吃学员进店学习。
今年4月,宁化客家小吃精准扶贫创业园商铺租赁现场会在客家小吃培训中心召开,24个商铺被11户精准扶贫户优先抽取。城南乡鱼龙村村民陈牡丹来到创业园看商铺,希望通过开小吃店早日把贫困户帽子脱掉。陈牡丹等11户精准扶贫户与县小吃办签订合同后,不仅有商铺优先选择权,县里将给予一定的装修补助,店租免4年3个月,还享受由客家小吃精准扶贫融资担保有限公司提供的10万元以下的贷款等优惠政策。
为解决城乡居民特别是精准扶贫对象开办小吃店的资金问题,宁化积极向上级申请成立福建省宁化客家小吃精准扶贫融资担保有限公司,进一步助力贫困户脱贫致富。(赖全平)
|